时间:2016-05-10 20:15 来源:互联网 作者:如何营销网 点击:正在加载...
近两年,互联网金融是一大热门。P2P借贷、网络支付等多种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兴未艾,这些都是传统金融业接轨“互联网+”的具体实践。
当前,在大学生强烈的消费需求刺激下,校园网络贷款平台瞅准商机一时风起,呈野蛮生长的态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光明网采访时表示:“大学生群体无固定工作和收入,而当下网贷市场鱼龙混杂、乱象频出,因此网贷市场亟待健全规则、加强监管。”
校园信贷该何去何从,又当如何破局,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借贷消费“快感”使大学生难以自拔
据了解,目前在校大学生获得网贷只需要通过网贷移动客户端,简单上传个人身份证,登记学籍资料,只需花几分钟视频签约,就可以短期内拿到上万元的网络贷款。光明网记者随即下载了某网贷平台,通过简单注册,只需姓名和身份证号核实,就可通过“打白条”的方式获取最低金额2000元的网络贷款,该平台号称“30分钟即可到账”。目前,这种申请门槛低、申请手续简单、放款速度快的校园贷款服务充斥校园。
刘艺(化名)是一名北京某高校大二学生也是一名“果粉”。在去年11月份,他瞒着家里,通过某网贷平台以半年分期的形式购到一款iPhone 6S手机。“每个月1千多元的分期款占用了大部分的生活开支,我每个月日子都过得紧巴巴”,刘艺苦笑着说,“当初不应该那么武断地做决定”。
刘艺周围也有朋友同样是借贷消费,“我们一般是通过从门缝里塞进来的广告或者校园’扫码送礼’的营销推广才接触使用的网络贷款服务”。
网络信贷短暂便利带来的“快感”,很容易使大学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这笔数额不低的贷款在没有父母的监督下被学生自由支配,用作学习、创业、甚至享乐等目的。一旦他们难以抵挡消费、享乐主义的冲击,很容易陷入了“连环贷”的“圈套”,甚至会诱发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
虽然“野蛮生长”的校园信贷饱受诟病,但校园信贷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经济,这匹“野马”只要套上“缰绳”,仍能快速奔跑。它能在短时间内将较低利率的贷款资金交到用户手中,确是急人所需,面对当下大学生创业的浪潮,这种高效的资金融通渠道给予有想法有干劲但缺乏资金的大学生创业者莫大的支持。
储朝晖认为:“校园网贷毕竟给很多人带来了便利和需求,因噎废食的态度并不可取,这需要我们监管部门制定规则,加强对校园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干预,让校园网贷业务在阳光下运营”。
财经素养教育引起社会关注 学生消费亟需引导
校园网贷引发的高校学术负债自杀的极端事件,引起人们思考互联网金融利弊的同时,也折射出财经素养教育的严重缺位。
财经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处理经济信息,合理进行财务规划、财富积累、资金使用等金融决策的能力。“由于理财教育长期缺失,大多数大学生在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时不知道如何辨别核算风险”上海百特教育公益创始人王胜认为,“立足于技能素质培养的理财教育空白亟需填补”。他建议,培养大学生财经素养可以通过对大学生的金融财务知识普及以及体验金融生活实践活动,使他们合理对待自己的金融需求,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提高风险意识和信用观念。
目前,我国的财经素养教育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已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曾公开表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们需要在复杂的生活中作出抉择。我国正在启动包括财经素养教育在内的,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育改革。”
曾经的大学生信用卡业务被叫停,就是由于学生群体违约成本低,无个人还款能力,却有着强烈的消费冲动,引发大量死账、坏账所致,目前校园网贷依然面对这个问题。储朝晖表示,如何破局不仅依赖监管部门和财经素养教育的跟进,同样有赖学生端正消费观。
受当前享乐主义和攀比思想影响,不理性消费的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屡见不鲜,出入高档消费场所,“割肉”买名牌包已经成为部分大学生群体炫耀的方式。在这种扭曲价值观的引导下,贷款消费成为一种“时髦”行径,而层出不穷的网络信贷平台助长了这种风气的滋长,面对如此形势,积极引导大学生群体理性消费既恰逢其时又刻不容缓。
校园信贷是人们在“互联网+”浪潮中的一次弄潮和尝试。正如那句老话:碰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是否勇于面对问题,见招拆招因应变化。(记者 王世继)
Tags: 旱地里的半支莲 洪荒第一仙 amdacious lorianneallison 杀破宋 marketiva中文社区 风行者观察站 www.55ee.name 虞佳莉 我的清宫艳史 异世淘宝女王txt新浪 cafe janky 永远的微笑 邓小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