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4-21 00:03 来源:互联网 作者:如何营销网 点击:正在加载...
第二,一个还没有形成市场影响力、消费者还不认可的品牌,即使进入卖场销量也未必好。因为卖场的终端推广厂家说了不算,短时间内提升销量和培养消费者忠诚度都很困难。而卖场实施的末位淘汰制很容易让弱势产品出师未捷身先死。
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超市业态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日用消费品领域逐步取代传统的渠道,成为消费者最主要的购买终端。
这样做原因有五点:
前期以便利店和食杂店为主
第三,便利店和食杂店往往是容易被主流品牌忽视的终端,竞争相对不那么残酷。
基于以上五方面的原因,厂家前期可以选择便利店和食杂店为主导终端,而以卖场为辅助终端。这样不但可以摆脱对卖场的过度依赖,分散风险,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对市场的覆盖度,有利于短期内销量的提升和市场的培育。
[1] [2] 下一页
那么,在这样一个卖场主权的时代,弱势厂家如何改变所面对的被动局面,赢得主动,在群雄纷争的卖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对于强势品牌来说,这种手段还较为有效,而对于弱势品牌来说,就产生了一个无奈的怪圈:做一做买赠打折,就有点销量,一停下来销量立马一落千丈,于是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
第五,便利店和食杂店跟卖场相比,有更大的便利性。因为便利店与食杂店在距离上一般更接近消费者,可以让消费者购物距离和时间更短。很多消费者有这样的体验,突然发现家里缺了这样那样的调味品,单独为此跑一趟卖场觉得不值得,很多人会就近选择便利店或食杂店来解决。
超市业态的崛起让弱势企业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产品能否进入超市,进入后怎么陈列、怎么促销基本由超市说了算,厂家的自主性基本丧失殆尽,而更多的只是听凭超市的摆布。
对于调味品企业来说,在这样的渠道合作中,厂家对于终端推广的发言权似乎只剩了三条出路:买赠、打折和媒体广告。于是乎就出现了千篇一律的运作手段,产品进入超市后,一边是媒体广告开路,一边是买赠打折促销。
第四,便利店和食杂店既容易进入,在运作上又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在这两类终端的推广上,企业基本上可以拥有自主权。
第一,因为弱势品牌进入卖场阻力和成本都很大,这样的成本对于强势品牌来说无所谓,但对于弱势品牌来说可能就很难承担,居高不下的卖场费用让很多弱势品牌吃不消。
Tags: 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 600870 heize sweet dream 传颂之物虚伪的假面 flower road 小地鼠的花园 senor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