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酷币

当前位置: 主页 > 营销新闻 > 她从小白到营销大咖只用了两年,这是套路的胜利

她从小白到营销大咖只用了两年,这是套路的胜利

时间:2017-02-06 15:37 来源:互联网 作者:如何营销网 点击:正在加载...

渔船上的一父三女 出轨大嫂该受罚 楚美凤 楚氏春秋无弹窗 穿越霸王花3 春暖花开炎狼之地 纯粹已被使用 醋桶小娘子 崔贞媛男友

李倩,青山资本VP,主要负责青山资本投资项目的投后营销服务,最近一年在营销圈子里名声鹊起。作为“在行”的营销类行家,她保持了“三高”状态:约见人数高(一年过百人)、约见价格高(3000元一次)、好评率高(平均9.8分)。

所以,我曾经一度以为,她是营销圈里的老司机,后来我才发现,她正式做营销也不过两年时间。不止如此,她曾经从老师转而做时尚编辑,从时尚编辑做BD,从BD做到腾讯新闻主编,从新闻改行去创业做营销,从创业者又做到投资人。

为了搞清楚这个事情,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跟她探讨这些问题。以下是我与李倩的对话实录。

小马宋:我需要录音,你不介意吧。因为有时候我觉得我跟人聊完天之后我记得挺多内容的,结果回去一写什么都不记得了。所以写尖子生那本书的时候,我全部用了录音。

李倩:我先说一说我对尖子生的理解。我上学的时候,我就经常想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班里这些同学将来谁会有所成就,但我筛选出来的那些人肯定不是班里的学习上的尖子生。但是这些人他会有一些典型特征:就是他会在班里表现得特别聪明,同学跟他接触起来都比较舒服,而且这个人需要有某些特长,某些值得大家借鉴的东西。

小马宋:嗯,应该还有一些做事的原则。

李倩:对,有做事的原则,这就是我对班里所谓的尖子生的一个判断标准,我判断他是不是尖子生看的是未来的潜质,而不是当下的学习成绩,因为学习成绩只是当下我们分别大家优劣的标准,但未来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不是看学习成绩的。

我们两个以前还很少这么严肃地聊我过去的事情,我先跟你讲一讲我过去的几个最大的感受吧。我觉得我属于转型次数特别多的人,就是职业转型次数多,从开始做BD后来转到做内容,再后来做互联网公司的内容管理,还去过中科院,然后也创业过,就是在格灵深瞳。

小马宋:你学什么专业?在中科院做什么?

李倩:我本科学的中文,研究生学的是经济管理。中科院那一年还挺有意思的,因为在那种地方特别清闲,我就干了一件事情——把我原来在腾讯做新闻主编的时候收集的名片全都倒出来了,倒出来之后,我把里面认为有意思的人全部都约了出来喝下午茶。

那时候反正工作也不忙,我就把他们约到我单位旁边的上岛咖啡。那是2013年,我就跟没头苍蝇一样找人、约人聊天,每一个人聊完我都会有一些新感受,但聊了很多人之后我一个特别大的感受是我觉得这个时代要发生变化了。

如果说我有一个特质的话,我觉得是我每次做职业选择或者是对一个事的判断会比较有前瞻性,这一年的聊天以及聊天后的总结也是后来我转做天使投资(或者早期投资)的原因。因为我对未来即将刮起的风总有一些特别强烈的感受,其他人都是做定性、定量的分析之后才会得出的一些感受,我是通过直观思考感触到的,所以那一年我不停地去找人聊。

后来我很好奇,为什么会冒出来那么多创业公司?那时候包括滴滴打车、51拼车等等一些互联网的创业公司,我利用一些朋友的关系就那些公司参观,我不光参观,甚至还去这些面试。我觉得面试反而比较能了解一个公司的情况,我在面试中反复地给他们提问题,我给他们提的问题比他们给我提的问题都多。

当时我的感觉就是整个中国一定会走向一个真的叫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这就是2013年的感受,这一年我去了一趟德国,去的时候刚好赶上汉诺威工业展,工业4.0这个概念就是在此展会上被提出阿里的。

当时特别震惊,是什么呢?第一个就是原来别人国家的技术已经到了这个程度,第二个就是完全没有中国的企业,基本没有,唯一几家全部都是南方的几家做轴承什么的,完全谈不上自动,完全谈不上高级。所以我触动挺大的,原来德国是这个样子的。当时就暗暗地产生了一种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一种鄙视,我觉得商业模式创新这东西虽然也不错,但技术创新这个东西太牛了。

所以我当时就发誓,我一定要加入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我一向坚定地认为这个世界只要发生剧烈的变化一定是某些技术引发的变化。所以回来之后,我加入了格灵深瞳,因为那是一家纯技术驱动的公司。然后从格灵深瞳之后我算是真正体会了一把创业是怎么回事,从零到一。

小马宋:你在格灵深瞳做什么的?

李倩:我刚开始是做市场、品牌,就是市场总监,后来慢慢的格灵深瞳的财务、人力,包括后来行政这些都是我在负责。

小马宋:那你在腾讯新闻是负责经济新闻?

李倩:我负责的就是纯新闻,News.QQ.COM,就是新闻频道,不是经济,跟经济一点关系都没有。

小马宋:为什么会转到营销这块呢?

李倩:我们慢慢说这事吧,我在腾讯新闻的时候就做过很多策划,你知道,新闻频道我们经常做大型报道,互联网的门户最鼎盛时期大家玩的东西,其实现在看跟营销里的好多东西是相通的,我现在才意识到这一点。

我一开始觉得做新闻挺光荣的,还有那么一点点新闻理想,但后来发现其实没法做,原因我就不说了。既然做新闻实现不了理想,而我后来又发现真正推动这个社会往前进步的其实是商业的运转,所以后来我毫不犹豫地去拥抱了商业世界。

那怎么转到营销这个事情来呢?是因为2014年我当时发现有特别多的创业公司产生,而我们当时做新闻、做内容的人要转型,实话实说没有太多的选择,你要么接着做内容、做新闻,另一个方向人家都说记者出来可以转公关。我就算是媒体出来转公关的,但我当时还看中了一个机会,就是因为我参观了很多创业公司,我发现中国的创业公司都有一个非常强烈的需求,那就是他们他们对营销的需求非常强烈,而这样的人才又特别紧缺。

从那儿开始,我就正儿八经的学这个行业,所以我算是半路出家,但为什么大家觉得好像我对市场、品牌还是挺懂的?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真正地踏踏实实地在读书,第二个原因就是我接受的干扰特别少,我是一个抗干扰能力非常强的人,包括我现在看投资项目,我很少去看我们的同行公司他们在投什么,我也不太会去受这个世界上流行什么的影响。

比如我当初做传播、做营销,我很少看原来那些人他们是怎么玩的,我不太去看,因为我看书就明白了,我知道这个事的原理,我比较擅长的是从原理揪出这件事情的本质,任何事我都会先确定目的,确定目的之后我就自己想办法。因为这些东西是在变化的,商业环境在变化、公司的体量在变化、人们的想法和传播途径这些都在变化,这些变化了你就没办法复制原来的经验。

事实上现在有很多所谓做品牌的老师他也深陷在一些经验主义里面的,从这点上来说我跟李叫兽想法是比较像的,我发现他也不是一个经验主义者。就是,我们会依赖自己对这件事情本源的想法做事。

我当时就做一些特别笨的事,既然我要研究品牌这件事了,我要去人家公司给人家做市场品牌我得懂这件事,所以我就到网上把所有涉及到品牌市场相关的书,那种好的书我全买了并且看了一遍。

我看书有一个习惯,比如说这一页我看懂了或者我觉得这一页是废话我就撕了,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干扰,我为的是拿到这本书学东西,所以我就看书里最重要的东西。我觉得教科书是一定要看的,它能给你建立知识框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s: 渔船上的一父三女 出轨大嫂该受罚 楚美凤 楚氏春秋无弹窗 穿越霸王花3 春暖花开炎狼之地 纯粹已被使用 醋桶小娘子 崔贞媛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