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4-13 11:46 来源:互联网 作者:如何营销网 点击:正在加载...
转眼之间又到2015年年末,我的印象中昨天才写过《2014年十大社会化营销案例和特点》,就又到了要盘点2015年案例的时候了。在2014年的十大案例中,我指出了社会化营销的三个特点并认为它们会一直延续,这三个特点是:产品创新驱动营销,技术驱动营销和内容驱动营销,这三个特点在2015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2015年我用了4个词:重新定位、名人效应、美好和疯狂来概括今年的案例,某种程度上概括了今年的营销现象,当然它们本质也没有脱离上述三个特点。我的盘点中大部分是更有社会效应和大众认知度的社会化营销,因此有意忽略了仅在公关广告圈有认知度的不错的案例(比如吴亦凡征兵H5,杜蕾斯艺术馆等),闲话少说,还是来看案例吧。
重新定位:产品即营销
2015年年初,一场关于定位的争论在移动互联网圈展开,这一争论源于中国的定位大师邓德隆的一篇文章——《小米正在输掉未来,而华为应该瞄准超越苹果》,他认为“小米的定位是直销手机,因此过去成功了——小米还要推出电视、平板、智能家电,会彻底背离定位理论,从而让消费者不知小米为何物,进而走向衰退甚至失败。”邓德隆言论一出,立即遭到各方面反驳,定位理论似乎遇到了诞生以来最大的挑战。
当然定位理论在这个时代遇到挑战是正常的。定位理论最经典的案例是万宝路香烟,它重新将万宝路打造为具有硬汉性质的男性香烟品牌,它的成功有赖于产品的定位,有赖于定位之后推出的一系列硬汉形象的广告。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一个产品足够优秀并且持续被用户认知,事实上产品就已经形成了在用户心智中的认知,它们并不需要特别做什么广告去强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产品本身对于营销的作用远远大于广告对营销的作用。以下三个产品在2015年基本没有特别去做传统意义上的广告,但它们在社交网络上的表现可以说逆天。
1.大疆无人机
作为一家创业型企业,大疆在2013年年初才发布了它的第一款产品:大疆精灵,在那之前以及它发布后的一段时间内,它同大多数创业产品一样默默无闻,当然也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去做广告。大疆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产品足够可靠并且吸引人,因此作为一款小众产品,它在关注这个领域产品的爱好者中有着不错的口碑,并且它的用户遍布全球(虽然不那么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突然发现大疆无人机出现在全球的各个地方。比如2014年10月,有新闻报道叙利亚武装人员击落了一架遥控飞行器,称这台飞行器来自政府军,实际上它侧面有“Phantom”的字样。比如2015年1月,美国华盛顿执法部门发现一架小型无人机闯入白宫,这架小型无人机正是大疆,当然还有它在生活大爆炸中的亮相,这些新闻都在社交网络上被大量讨论。
高潮是今年2月汪峰在章子怡36岁生日派对上通过大疆无人机送来了一颗钻戒并向章子怡求婚,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国度这一消息瞬间引爆社交网络,而大疆无人机也至此一下登上网络热议话题榜,并一直保持至今。无人机产品在中国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小众领域产品,但凭借其产品的魅力而引发的讨论却比大部分大众领域产品还多。
2.特斯拉
公关界有句话叫“No news is bad news.”这个困扰了不少品牌的公关问题,对于特斯拉来说却从不是问题,几乎每一天你都可以在一些媒体上看到特斯拉的最新新闻动态,从不缺新闻,显示了媒体和大众对于品牌的巨大关注。特斯拉自其第一款汽车诞生后就从不缺少话题,其高高在上的价格,让人梦寐以求的产品,颇具创奇色彩的创始人(他的Space X同样让特斯拉在品牌声量上受益)让特斯拉“生来尊贵”。
特斯拉在营销上有一个理念就是不做广告,正是因为上面所说的“生来尊贵”,使它即使在不做广告的情况下也在很多区域人尽皆知。在2015年,特斯拉在社交网络上被广泛讨论,不管是好的、坏的、尊敬的还是调侃的,其巨大的关注度在社交网络上形成大量段子和自发UGC,类似这样的情形我几乎只在iPhone4火爆的那个年代看到过。
3.Uber
作为在2015年讨论量巨大的一个品牌,Uber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上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你要说Uber在2015年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社会化营销大案,似乎也没有。Uber在2015年的成功有两点,一是产品本身引发的讨论,作为共享经济的始祖级别产品,Uber的出现有利于闲置社会资源的利用,也更有利于居民的方便出行,它是一个对用户来说足够好的产品,共享经济汽车的竞争者是另一端的垄断性出租行业,因此Uber当然会损伤受益者的利益,但因为其产品的价值,每当管制部门作出不利于Uber的决策,它总是会在社交网络上得到声量巨大的支持,它在社交网络似乎给人造成这样一种错觉——反对Uber就是反对经济和社会进步。
当然除产品本身的价值点之外,Uber成功的第二点是基于平台的巨大用户量作出的一系列营销案例,而且由于其一直持续不下的声量,很多其他品牌都将与Uber进行跨界营销合作视为一种荣幸,这点看看年末刷爆朋友圈的那篇《微信平台全面封杀UBER的24小时里,优步做了什么?》就会有所了解。
名人效应:名人即营销
在新媒体时代,你不得不承认,大V的影响力远大于普通用户,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大批粉丝的关注,他们在社交网络上的宣传造势往往能带来商业上的巨大利益。比如鹿晗有一条微博的评论量在2015年超过了一亿(这是什么概念)。同样作为企业的领军人,他自身带动的营销同样能引发巨大关注,周鸿祎如此,刘强东如此,罗永浩也如此。
4.柴静
2015年农历年后,很多人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被柴静的“穹顶之下”刷屏。“穹顶之下”来的正是时候,中国多个城市连年遭遇雾霾,人民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对城市的生存环境日益不满,2月28日,柴静的《穹顶之下》在多个视频网站播出,迅速引发巨大关注,接下来在更短的时间内它借助社交网络引发了巨大的社会讨论,它的影响从一线城市扩散到三线城市,从社交网络扩散到日常生活中,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Tags: 江汉大学图书馆 蒋国柄 揭开尼斐塞特的秘密 截教焰中仙 结巴帝 金玫瑰洞国语版 金锁记之局外人 金泰妍笑场 金太阳郭海洋 金鹰黑客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