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0 11:40 来源:互联网 作者:如何营销网 点击:正在加载...
胡编乱造营销号 误导舆论掉节操
2017-07-08 07:29
稿源:
天津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
编辑:
新闻广播 陈景欣
日前,某营销账号在微博发布了一条“12岁女孩偷1000元见网友拿100万回家”的消息,文中称女孩非但没有被骗,见到的网友竟然还是传说中的“高富帅”,并且该网友为向女孩父母证明自己是好人,当场拿出100万元现金送给该女孩让其带回家。此微博一出,迅速引来一些营销号和媒体的转发。然而,没过多久,就被细心的网友揭露出,这样一则看似皆大欢喜的“励志新闻”,是在一起未成年人离家出走业已寻回的事件基础上,通过恶意剪辑其他互不相关的图片而炮制出来的假新闻。
由于心智不成熟以及跟家长、老师沟通的不畅,现实中,青少年离家出走事件不时上演,已经成为社会的痛点。而近年来,未成年人因为“见网友”被侵害事件也屡见不鲜,如何教育青少年加强防范提高警惕,本就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头痛的问题。现在倒好,竟然被某些营销号以此为噱头,胡编乱造出一个曲折、离奇又散发着浓浓鸡汤味的“励志新闻”来,不仅对那位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造成了伤害,还对那些正值暑假有闲上网少不更事的青少年,在价值观上造成很大误导。性质恶劣,其心可诛,岂是事后仅仅一句道歉就可轻松逃过的?
其实,近些年来,一些营销号已成网络公害,它们哗众取宠、撩拨公众情绪,甚至炮制谣言,撕裂社会。就在昨天,有营销号断章取义造谣“姚明吸毒被抓”,被辟谣后,该营销号见势不妙删帖道歉,但正如网友所言:“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做什么!”这个“谣棍”会被制裁吗?倘若姚明发起名誉侵权诉讼,他会不会赔个倾家荡产?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这些造谣滋事的营销号应以法治手段处置,以正视听。而在另一方面,越偏激越有市场,越狗血越有卖点,庸众的轻信和懒惰,无聊和低级趣味,也“成就”了营销号。因此,如何开启民智,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情绪发泄,多一些较真考问,少一些盲目转发,仍是个艰巨的课题。
Tags: 黄拙吾 昆玉会计继续教育 小猪章鱼 六枝天气 吉祥棋牌亚洲首选288x 超碰人人最新上线视频 金牌娱乐亚洲首选288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