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24 11:40 来源:互联网 作者:如何营销网 点击:正在加载...
品牌本身应不应做IP
IP化可以算做近几年品牌营销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说到IP打造,大家更容易想起的,是熊本熊、海尔兄弟、美国队长等可视化形象。但很少有品牌通过一个活动的持续打造,来形成一个IP。竹叶青这次与熊猫邮局合作的“新茶老友”,实质上也是对已有IP的再次诠释。
“新茶老友”是由竹叶青茶在2013年春季新茶上市时创造的社交媒体话题,目前已经连续传播了四年。创造这个话题的初衷是为了活化传统的中国茶产品形象,以一个更有人情味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并提示消费。
在我国,文人雅士自古就有在每年春天摘取新茶,赠予友人的习俗,意喻君子之交,淡茶一盏,共赏早春意趣。于是,竹叶青茶从友人之间互赠新茶的习俗中提炼出“新茶老友”话题,找出“春天里的第一杯茶”的品牌诉求,再借用新的互动沟通手段,在全新互联网的传播环境中与消费者沟通。
在007看来,品牌始终依附在一个或一种类型的具体产品上,而IP包容的是一种普世价值,它提供给消费者的不是产品的自身属性,而是情感的寄托。所以,是否通过IP化的活动来直接沟通消费者,已成为品牌寻求的升级之道。
2
与“明星”IP的结合,强强联手
007了解到,其实今年上半年,就有两起针对四川大熊猫发生的IP营销事件,一是某钻戒品牌策划的春熙路“求婚大熊猫”,这个专门针对年轻人的campaign,有着商业街自然的人流引导和口碑效应,属“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竹叶青作为知名传统品牌,竟也成功蜕去品牌厚重、严肃的外衣,联合熊猫邮局玩起了年轻的IP营销。
回顾竹叶青对“新茶老友”IP的活化,大致可以分为这么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借势阶段。2014年,为了能把春天里的第一杯茶送到旅居日本的吴清源大师手里,竹叶青在网络上开启了“为他乡的大师,送杯家乡的春茶”送茶接力事件,并迅速在网络中传开,为竹叶青定制春茶的传播奠定了公关传播的基础。
吴清源大师收到2014第一杯茶之后,国内的名人们迅速跟进,任志强、路金波、文怡、李伯清等名人都陆续收到了竹叶青为他们定制的春茶版本,纷纷忍不住晒出这份春天里的第一杯茶,与粉丝们共享“新茶老友”的喜悦。
同期正逢古力、李世石两大中韩围棋国手的十番棋巅峰之战,古力作为竹叶青茶形象代言人之一,与李世石恰好是千年难遇的对手,同时也是惺惺相惜的知己。竹叶青敏锐地发现这恰好是“新茶老友”的完美收官,也为这一对“老友”定制了新茶特别装,借助十番棋事件在全国媒体中迅速传播开去,为本次#新茶老友#收官。
第二阶段是融合阶段。经过四年耕耘,“新茶老友”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涵盖茶文化和企业理念的IP,目前已成为一个新的习俗被消费者熟知并且口口相传,也变成了整个中国茶行业在新茶上市时被频繁提及的消费习俗。而此前的活动大多是联合KOL在线上进行的社交网络活动,影响力扩散出去了,可并没有打通从线上到线下的闭环。今年与熊猫邮局的合作,则使得“新茶老友”真正实现落地。
对于许多企业而言,IP营销的难点和误区,往往在于打造IP容易,落地却比较困难,背后的原因是许多IP就只是IP,背后没有用户与渠道支撑,缺乏文化与情感的共鸣点。竹叶青与熊猫邮局的合作之所以能够成功,核心原因在于竹叶青在持续打造IP的载体——产品的同时,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熊猫邮局。熊猫邮局不仅拥有熊猫这一在全球有着诸多受众、让普通人喜闻乐见的IP,其背后还拥有微博、微信积淀的大批忠实粉丝,线下有众多熊猫邮局实体店,同时背后更有庞大的邮政体系作为支撑。
2017年3月20日,时值春分,竹叶青与熊猫邮局的合作正式拉开帷幕,以“新茶老友”为主题推出春日定制全球限量版熊猫明信片。明信片以成都休闲和温情的城市文化进行创作,以明信片书写文化为载体,把成都人习惯春天看桃花、打麻将、下棋喝茶的文化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了创作和传达。
“新茶老友”明信片
打造出联合IP产品之后,如何扩散与传播?除了竹叶青自有客群,熊猫邮局背后的用户和渠道开始发挥作用。
依托微博、微信、豆瓣等粉丝群体,熊猫邮局在线上发起“全球大联名”明信片爱好者的活动。通过“线上报名,线下参与”的方式,鼓励各个城市里的明信片爱好者聚集在一起,通过 “新茶老友”的方式,让大家用传统的明信片为好友写上一封信的同时,也送上春天的祝福。
4月8日,成都太古里方所书店,“全球大联名”第一场线下活动正式开启,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年轻人亲手书写并寄出了熊猫明信片。继成都之后,北京、上海、杭州、香港乃至德国、比利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线下活动陆续开展。与此同时,除了“全球大联名”的线上线下互动,“竹叶青小铁盒定制茶叶+熊猫邮局定制明信片”作为旅游手信进驻熊猫邮局和竹叶青各大线下门店售卖。
3
IP背后的营销价值挖掘
初次“牵手”就一夜走红,无论对于竹叶青还是熊猫邮局,都是意外的惊喜。但是,赞誉的同时往往也夹杂非议,尤其是当今年百雀羚“高曝光量,低转化率”的话题广受讨论的情况下。
对于此次竹叶青和熊猫邮局跨界IP的效果衡量,竹叶青市场部数字营销总监吴英劼有自己的看法:与部分媒体“3000万+流量带来销售额竟不到80万”的观点不同,在她看来百雀羚的IP营销毫无疑问是成功的。至于许多人拿低转化率说事,她认为在事件营销后短短几天时间内,所统计出来的转化率并不准确。IP营销给企业品牌带来的是长期的势能积蓄,而不是短期内的动能爆发,尽管百雀羚的营销在当时或许没有带来很大的转化率,但当把时间轴拉长到一个更长的范围,使得此次营销积蓄的品牌势能真正释放,才能看出真正的效果。
竹叶青市场部数字营销总监 吴英劼
Tags: 矮化恐角龙 安魂定魄 奥尔多军需官 奥格瑞玛坐骑 八面见光 八十八打一成语 拔茅连茹 白打一成语 白发苍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