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4-29 11:43 来源:互联网 作者:如何营销网 点击:正在加载...
默认大小 上一篇下一篇
新品牌如何做到 单月销售破千万 2019年04月23日 14 :讲堂 稿件来源:江苏商报
一个新品牌成立不过两年、一年销售额竟达4亿,这种奇迹怎么出现的?回看其两年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或许能找到答案
2016 年,创始人蔡艺勇从家族食品企业出来创办自己的公司慕兰卡,推出品牌小白心里软。
2018 年,小白心里软全渠道销售额超过4 亿元,净利润达5000 万元,保持着12% 以上的月均复合增长。作为一个线下成长起来的品牌,小白心里软2018 年6 月开始启动线上自营渠道,截至年底,线上单月销售额也已突破1000 万元。
在拆解了小白心里软过去两年的成长历程和未来的规划后,一份新消费品牌成长的“参考答案”也呼之欲出。
线下起家 产品创新、品牌年轻、渠道能力强
梳理小白心里软成长历程:2016年成立——2017年底营收2亿元——2018年全年营收4亿元。截至目前,线下占到大头,尤其是 KA,占到了其中一半。
食品消费离不开线下,有数据显示,目前线上占比仅在25%左右。但线下渠道分散、区域性强,是诸多互联网背景创业者很难搞定的。这方面,小白心里软创始团队出身烘焙行业,产业资源丰富,对线下也比较熟悉,因而选择从线下切入市场。
他们观察到,新消费群体不再想要高糖、高油与防腐剂,转而青睐健康、好吃与情感共鸣,传统品牌无法满足新的消费需求,希望打造一个面向90后、00后年轻人的烘焙品牌。
这一阶段,打开市场有两个前提。
其一是产品差异化,如爆款的“酸奶小口袋”,形状独特,口味清爽不甜腻,迎合健康需求;
其二,品牌差异化,打造卖萌耍贱的IP“小白”,并以“小白心里软,不爱乱添加”为Slogan,强调产品的健康,试图传递内心柔和、向往美好的价值观。
确定人群、产品和定位之后,小白心里软用“以点带面”的聚焦策略拓展渠道:团队首先找到区域内决定性KA渠道,联系其背后供应商;同时分析渠道结构,聚焦这其中最合适的几家门店;大卖场平时流量不多,周末才爆满,所以会在周末聚焦单品做活动。
蔡艺勇表示,小白心里软“保证每个点都会火,远超采购预期”,再基于单点示范效应,联系新的经销商和KA采购,销售人员人均产出能超过2000万元。
因此,产品创新、品牌年轻、渠道能力强是小白心里软的三个关键词,对于前期品牌成长来说,缺一不可。
线上增长 补充团队、加大营销,做更多原创和IP联动
线上的传播和销售是全国性的,对新消费品塑造品牌有更大帮助。蔡艺勇也告诉记者,线上能够覆盖更多SKU,满足不同人群对于烘焙食品的需求,尤其是覆盖到那些长尾需求。此外,还能更快抓取数据,了解消费者新动态,为新品研发、试错、推广提供更多支撑。
记者此前也分析过,线上线下环境截然不同,解决方案之一便是补充团队——小白心里软在2018年加入了数位有电商运营经验的管理人员,并迅速开启线上自营渠道。
首先是天猫和京东。记者也观察到,小白心里软并未以天猫超市、京东自营等为出货渠道,而是自主运营旗舰店。目前,天猫店单品单月销量最高的超过5万件,累计评价有9万多条。据团队数据,目前月度复购用户占比已经达到23%,是一个在拉新和复购平衡上做的不错的成绩。
在决心发力线上之后,小白心里软也计划在市场推广上投入更多,今年会在杭州设立品牌部门。营销策略的关键词是“融媒体”,也就是对那些90后、00后常驻的内容渠道(比如抖音、快手等)进行全布局,打造出“种草、引流、转化”的整套体系。
蔡艺勇表示,小白心里软的优势在于IP“小白”。团队此前便针对IP 做了一系列漫画、周边,传播效果不错,有很多“自来水”。以此为基础,接下来会做更多原创内容和IP联动。
电商对短保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要求很高。小白心里软目前有两个自有工厂,产能已经可以支持10亿元的年销售额。
而在物流方面,蔡艺勇告诉记者,针对线下大客户,小白心里软已经支持每日配送,基本实现按订单生产、以销定产。电商是全国市场,配送难度更高,但线上线下在物流方面其实是“互补共进”的关系,物流能力提升对双方都很必要,值得团队加大投入。
找准消费者 瞄准痛点市场 小单元个性化生产
蔡艺勇将小白心里软下一阶段的发展的目标总结为:从零食到代餐。“90后、00后有一半以上的人更喜欢西式早点,代餐类产品会有很大增长空间”。
记者也观察到,“零食正餐化”成为食品领域的重要趋势。拿小白心里软此前的产品来看,“酸奶口袋”的分量基本是1~2口一个,电商评论里很多消费者是按箱囤货、作为早餐的。
但对品牌来说,想要拓展代餐市场,产品结构和供应链也必须有所调整——相对应的,小白心里软接下来会在研发和生产上有两个大的规划。
研发方面,主要围绕年轻人群+健康需求+场景化消费不断推出新品。除了自有研发中心,也与外部合作,即将成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中心,还会在日本九州成立合作研发中心。
生产方面,小白心里软计划成立卫星工厂,以柔性生产方式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也能向更多终端供应更加新鲜的产品。卫星工厂面积不大,产能辐射周边两小时路程的消费需求。
蔡艺勇表示,小白心里软现在的产品保质期一般在60~90天,但“新鲜”已经成为烘焙食品的主流,消费者希望拿到“不过夜”的产品,这是中央化工厂生产无法支撑的。
“卫星工厂”成立的前提是,小白心里软的自有工厂已经摸索出一套标准化生产流程,能拆分成小单元复制。柔性生产则是指,一条生产线不再限于某个单品,而能同时满足不同SKU生产需求。蔡艺勇表示,除了设备和人员优化,小白心里软自主研发了一套线上联动、数据管理的平台,指导卫星工厂按单品、个性化生产。
第一间卫星工厂预计今年下半年投入生产。针对卫星工厂是否成本太高、能否快速扩张的问题,蔡艺勇告诉记者,试点验证成功之后,小白心里软会寻求区域内的合作,借助成熟的配送、渠道资源联合建厂。这里的关键点是:卫星工厂需要理解周边消费者、客户的需求,小白心里软要有完善的 SKU 数据抓取能力。因而,得到并应用好消费数据成为小白心里软下一个努力的方向。
最后,从整个烘焙市场来看,数据显示,其规模大概在2000亿元,但人均消费量仅是中国香港一半,更远低于日本、美国,未来还会有翻倍甚至三倍的增长空间。
近几年来,烘焙市场里比较代表性的上市企业是桃李面包,其业务有近98%都是面包及糕点,2018年的营业收入约48亿元,目前市值是243亿元。达利食品则走“饮料+食品”的复合路线,由于看好短保面包产业,于2018年推出了品牌“美焙辰”,还在其所有18家子公司中都装备上了美焙辰生产线。
如果细化一点计算短保面包市场空间,考虑到其主要消费场景是早餐,英敏特报告显示,中国早餐食品总消费预计会从2015年的1.334万亿元增至2021年1.948万亿元,假设短保面包抢占其中5%份额,那也会有每年近千亿元的消费。以头部企业达利的市场动作来看,从2017年的中短保产品“品质早餐面包”,再到2018年的独立品牌“美焙辰”,也将短保烘焙看作千亿级市场进行重点布局。
对此,蔡艺勇表示,预包装短保方向近年确实飞速成长,但爆款单品是很难持续的,必须要基于成熟的研发、生产、营销、销售体系来不断“高效打造精品”。
面包的主力消费群体都是年轻人,他们会去选择自己认可的、年轻化的品牌,这也是为什么小白心里软的目标是成为“新一代国民烘焙食品品牌”,准确来说,是成为90后、00后的国民面包品牌。
蔡艺勇同时告诉记者,小白心里软预计2019年销售额做到10亿元,现也正在洽谈第一轮融资,由浪潮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据36氪
Tags: my destiny 围城经典语录 今日股市行情查询 朋友的英文 形容美女的词语 爱国诗歌 妇女节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