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7 12:42 来源:互联网 作者:如何营销网 点击:正在加载...
文|风马牛(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2020 年初,各式年终盘点出炉,「过冬」情绪仍在社会各个角落蔓延。很少有人注意到,就在不久前的平安夜,一家外资能源公司在中原腹地武汉,以最高溢价 133.33 %、总金额 3.99 亿的价格拿下两宗土地,准备建造加油加气站。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扩张举动,2019 年 1-11 月,中国汽车销量为 2311 万辆,同比下滑 9.1 %,而中国加油站数量已经超过 10 万座,民营占比一半,中石化、中石油分别占比 29%、20%,只剩下 1% 的市场留给中海油、中化、中外合资等其它加油站。
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需求增长也在放缓,这家外资能源公司的举措看起来并不明智。其实,这家「不明智」的公司正是荷兰皇家壳牌(Royal Dutch Shell), 2019 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成立一百多年以来,与美国石油巨子们相爱相杀,不落下风。如果我们能了解壳牌的百年历史,也就能理解「寒冬」之中,壳牌为什么仍然乐观投资中国了。
01
商人是一群不得不乐观的人,而公司则是一个个无路也要开路的组织,壳牌也不例外。
1859 年,美国首次发现了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石油资源。1870 年,约翰·洛克菲勒创建了标准石油,通过难以想象的效率和高超的兼并战略,标准石油成为美国石油工业的龙头老大。到了 1904 年,美国 91% 的产油和 85% 的石油最终销售,都握在标准石油的手中,而这些石油的产出大多数都是煤油,其中超过一半都会通过海运销售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
虽然约翰·洛克菲勒借助标准石油,开启了一个「富过六代」的家族神话,但当时的石油远没有今天的价值,其主要产品煤油只是一种廉价的照明用油,通过远洋运输,赚的也不过是一个辛苦钱。即便是这样的辛苦钱,除了标准石油这类庞然大物之外,还有许多小鱼小虾试图分一杯羹,壳牌就是其中之一。
煤油灯 | 贩卖「光明」的生意
壳牌全称是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实际上,这是两家公司的联合体,荷兰皇家石油+壳牌运输。
荷兰皇家石油是个民营企业,由荷兰人安昆·邵克创办。邵克是个奇人, 1880 年,他在印尼苏门答腊岛一个烟草种植园里发现了石油,念念不忘,花了 10 年时间筹集开采资金, 1890 年 6 月 16 日才创办了一家小小的石油公司,还阴差阳错得到荷兰国王威廉三世的特许,使用「皇家」作为公司的名称。谁知道,仅仅过了 6 个月,邵克就去世了。但荷兰皇家石油却留了下来,继续开采石油、生产并销售煤油,最大的市场就是中国。
和邵克一样觊觎中国市场的,还有壳牌运输公司。这是一家来自英国的进出口公司,靠着倒卖来自远东地区的贝壳饰品发家,之后涉及远洋运输,最擅长的就是从俄国向中国倒卖煤油,赚取差价。
壳牌运输胆大心细,他们发现,一般公司运输煤油都会先分装到 5 加仑的铁皮罐里,再成对装入木箱、运抵港口,这样的办法虽然方便用户,却平添了太多铁罐和木箱的物流费,于是壳牌打造了一种特殊的油轮,专门运输散装煤油。为了降低航行成本,还特地申请了从苏伊士运河通过的航线。
1892 年 8 月,壳牌重达 5010 吨的「骨螺号」作为第一艘运载大容量散装煤油通过这条运河的油轮,驶向中国。
图为「骨螺号」通过苏伊士运河
然而,中国并非遍地黄金。等荷兰皇家石油和壳牌运输用尽了全身力气进入中国市场,他们才发现,类似的小公司实在太多了,标准石油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如果只和小公司竞争,根本没有前途。于是,这两家欧洲企业找到了对方,发现彼此在远东地区的石油贸易、储运和销售上非常相似,决心组成联盟,共同对抗标准石油。
值得一提的是,壳牌运输是一家传统的家族企业,非常重视和外界打好交道,而荷兰皇家石油的座右铭,则是「合作就是力量」。
合作确实是力量。荷兰皇家壳牌合并后,合作优势一下子就显现了出来。早期壳牌就开始运输散装煤油到中国,但销量一直不好,荷兰皇家石油就指出,标准石油卖得好,是因为装煤油的铁皮罐子很有用,煤油用完了也能当容器使用,而壳牌散装煤油还要自己提供容器,老百姓当然不愿意买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壳牌很快在销售地附近建起了铁罐加工厂,就近分装,既保持了散装运输的成本优势,又给当地创造了就业。这样一来,壳牌煤油的铁皮罐比标准石油更新,总体价格也更低,很快就拿下了一部分市场。这种企业和消费者同时获益的做法,被称为「壳牌思维」,持续不断地影响着壳牌的行事作风。
面对庞大的对手,企业能做什么?荷兰皇家石油和壳牌运输联合的故事,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大,并不代表着完美,只要能找到切入点,一样能争取到一席之地。
02
在壳牌的运营战略里,有很长一段时间,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大本营欧洲市场,但壳牌终归是个欧洲企业,真正决定了壳牌发展结构的,还是欧洲时局的变化。
1914 年 7 月 28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壳牌主动争取到英国军队主要燃料供应商的机会,还发挥远洋运输优势,帮助英国军队运输物资。这笔订单决定了壳牌在一战中的站队,战争开始后第 3 年,德国入侵罗马尼亚,壳牌在当地的石油生产设备全部被摧毁,壳牌损失了 17% 的总产量。动荡局势中,壳牌内心的不安全感也逐渐加重,趁着标准石油在美国陷入拆分危机时,壳牌控制了墨西哥鹰石油公司,开始在美国的后花园开采和销售石油产品。
1929 年,壳牌化工成立,这是壳牌打通上游开采和下游加工运输最重要的举措。巧合的是,这一次,壳牌又碰上了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后,壳牌仍然坚守此前的态度,全力支持盟军。
战争是创伤的制造者,也是创新的催化剂。壳牌在燃料和化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专门为空军开发出了新型航空燃料,还无偿贡献出了加油机,甚至喷气发动机的发明者弗兰克·惠特尔也是从壳牌出来的。
Tags: 死亡笔记 动漫 无修动漫 danmeimanhua growl 浦东建设股票 关于梦想的句子 i wish 吉宏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