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酷币

当前位置: 主页 > 营销新闻 > 从产品、营销、品牌三个维度探讨可持续的爆品方法论

从产品、营销、品牌三个维度探讨可持续的爆品方法论

时间:2022-11-10 22:04 来源:互联网 作者:如何营销网 点击:正在加载...

爱情公寓首映礼 孙俪微博turbosun st18i刷机教程 多美滋召回

以下文章来源于芋艿和猫说 ,作者岚岚

爆品层出不穷,营销软文比比皆是?如何让爆品价值持续化?这篇文章从产品、营销、品牌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可持续的爆品方法论,相信会对品牌营销或产品运营相关的童鞋有较大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打造一款爆品,似乎越来越容易了。

流量迅速聚集、吸引眼球的包装、独特的售卖方式、争议性的讨论内容……几乎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关注点,从而引爆市场。

更简单粗暴的,靠大主播的坑位或者自播投流加满,也可以在极短时间让销量划出一条漂亮的曲线。

但与之相对应,这些当红炸子鸡们,也越来越容易容易被遗忘,或者消失在一众替代品中。

这个周期可以较长,比如曾经无数人看好的扫地机行业,经过 2-3 年红利期之后,增长乏力,行业内卷,风光不在;

也可以很短,抖音上各种眼花缭乱的爆品,今天还是爆款,或许明天无人问津。

扫地机这个市场很有意思:前两年还一路高歌,今年就遇到了瓶颈期——竞争加剧,靠前几年品类创新和技术红利带来的高速增长,无法再持续。

根据奥云网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扫地机器人销量同比下滑了 28.3%。

业内人士称,『2019-2021 年的盛况的已经没了,再砸钱在渠道也很难起量』

渠道投放、品类创新、技术红利,构成了当时成功打造爆品的方法论。但是,为什么不起效了?

用户天花板、价格和参数内卷、白牌崛起……都是外在的原因。

回归内在的原因——一众扫地机品牌在红利期只做了品类教育和产品迭代,并未形成可持续的爆款模型,也没有建好心智和护城河。

再看另一个赛道,新能源车,曾经流传的话是『不愁卖不出去,只怕造不出』,蔚小理们凭借先发优势抢占『某价格段唯一新能源车』的强卡位,销量一路走高。

然而,随着更多竞争者涌入,已出现销量下滑,并在各价位段都开始价格战,小鹏最近新推的 G9 车型,在性能、体验上都遭遇舆论滑铁卢。

可见,一时爆款无用,可复制的模型才是竞争中得以存活和进化的武器。

那么,如何持续打造爆品?

以小度为例,4 年时间,在音箱赛道把用户从 0 做到 4000 万;

最近过去的 20 个月内,在一个比较内卷、强敌环饲的新市场,把市场份额从 0 做到了 40%,成为行业第一。

本质原因不在于赛道,也不在于对手——在智能硬件赛道初开的时候,小米有供应链和品牌优势,天猫精灵手握王牌渠道,价格战也不愁亏。教育硬件产品也有步步高、科大讯飞、有道、字节这些厉害玩家。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形成可复制的爆品打法,本周二我们首次公布了产品方法论,说起来,很多人可能觉得,哦,就是这样啊。好像道理谁都懂,但是深究起来,其实并不容易做到或者坚持。

结合发布会的分享,加上芋艿的一点思考,从产品、营销和品牌三个维度讲述。

01

产品的方法

在产品层面,小度总结的爆品方法论方法概括有三点:

挑战行业惯性常识

回归原始需求

可进化的产品力

1. 挑战行业惯性常识

打破行业的惯性常识,意味着创造新的产品形态,而非修修补补或在某个方向拼命内卷。

在 2017 年,智能音箱赛道基本都是一个样:没有屏幕、价格很低,用补贴的方式打市场。

然而,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形态——全球首款【带屏幕的音箱】。

当时发布第一款产品后,果然——一片嘲笑。

谁那么脑残,给音箱装个屏幕?

然后,短短几年时间,这个新形态已经成为进入 4000 万家庭的大爆款,哪怕这几年疫情期间,无论销量还是日交互次数,都在逆势增长。

打破常规,不仅能把企业拉出价格战,让新产品获得自然关注和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企业赢得了更长的时间窗口和创新红利期。

为什么当时做出『带屏音箱』的决策?我们放在第二个方法中详细说。

回到挑战行业惯性常识的思维方式,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

(1)产品形态变革,例如个护类的新消费品牌,很多产品创新是改变产品的状态——固体牙膏、喷雾身体乳等

(2)交付形式转变,比如堂食和外带,成品或者半成品、购买或租赁等等

熊大爷饺子,主打生食外带(现包饺子零售化)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挑战行业惯性】应该不断持续进行,而不是一次就够。

例如上面说的扫地机器人品类。

扫地机品牌在快速增长期,实际是躺在品类增长的红利里,打破惯性的动作,只有 2019 年云鲸凭借扫拖一体和自清洁抹布杀出重围,之后再无更具突破性的产品创新,产品迭代速度较慢,也没有更惊艳的变化,导致各品牌之间内卷严重,下滑明显。

当然,持续打破常规,也意味着更高的投入、风险,以及付出行业教育成本。

为此,有的企业考虑风险系数,会用创新小单元或者第二曲线去尝试,保证第一曲线的平稳发展。

道理没错,但实践中的操作往往是:

靠精细化流量运营和微创新去修补第一曲线

靠运气或者小团队押注去赌第二曲线

因此,陷入【主营单品老化或者内卷严重】和【创新单元发展过慢资源不足】的双重困境。

对此,真正的办法是:把挑战行业常识找突破,作为公司自上而下的战略:

主营产品非小修小补,做一些功能增减,而是从新的消费和体验场景出发做迭代;如果面临增长天花板,就必须下狠心『推翻』、『重来』和『挑战』,力求在行业天花板撕开一道大口子。

打造第二曲线,初期最高层要充分参与决策,以便能够利用公司内在竞争优势资源,打造有吸引力的创新产品。

2. 回归原始需求

什么叫原始需求?

指的是回归到最底层人性需求——长期存在,无法抗拒。

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咖啡市场,在 2018 到 2020 年的时间,咖啡冻干粉开始火起来,吸引很多咖啡品牌玩家蜂拥而来,但有一家品牌『永璞咖啡』,并没有把咖啡粉作为主推品,而是跳过这一趴,做起了常温咖啡液。

为什么选择咖啡液?

底层需求是回归到原始人的『成瘾』——咖啡因是一个成瘾的饮料,如果饮用习惯一步一步加深,是无法轻易摆脱的。

对上瘾的人来说,想喝咖啡,就必须马上能喝到。

如果早上起来很早,或者晚上深夜加班需要咖啡,外卖和咖啡店都不能救急,而这个时候,要快速得到一杯咖啡,咖啡液是比咖啡粉更快的解决方案:

只需要撕开,倒进去,如果准备一杯水,就是一杯美式;如果准备一杯奶,就是拿铁。在速度上完胜。

这短短更快几秒的动作,代表着原始【上瘾】需要的即刻满足,也让永璞坚信液体咖啡液才是未来的趋势。

第二个,回到小度做带屏音箱的决策。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产品?

回到原始的信息交流需求:

在信息输出的时候,语言是最高效的。可以直接传达命令,胜过触屏和键盘输入。

而在信息接受的时候,视觉符号是最高效的,比如文字、画面、视频等。

人机交互也是如此,最高效的模式是:

听得懂——直接吩咐指令

看得见——直接获得反馈

带屏幕的音箱,就是基于这个底层需求模型,通过人机交互的语音控制,屏幕的实时反馈,实现更高效交流。

之后,带屏音箱产品逐步迭代和进化,从追剧看片、视频通话、娱乐 K 歌、智能控制再到对儿童的早教学习体系、对老人的健康管理和监护等等。都是后话。

这里,可能有人疑问:

人们的需求千变万化,也随着时代不断有变革。为什么要回归到最原始的需求呢?

答案很简单。

因为需求的满足量决定天花板的高低、市场的容量和空间。如果是新需求或者过于细分,意味着被满足的数量有限。而聚焦原始需求,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尤其在经济下行,消费降温的时期,人们更倾向压制和收敛需求,除非真正属于原始和底层的需求动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s: 爱情公寓首映礼 孙俪微博turbosun st18i刷机教程 多美滋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