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9-14 22:31 来源:互联网 作者:如何营销网 点击:正在加载...
随着上海自贸区一系列新政的陆续实施和复制推广,潍坊综合保税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潍坊综合保税区正以自贸区的思路、标准和要求指导全区工作,本着“快速推进、全面对接、先行先试、逐步完善”的原则,研究制定改革发展的意见,积极推进行政管理、投资模式、对外贸易、监管模式等方面业务创新试点,全力向自贸区迈进,为全市改革开放探索新路径和新模式。
为让大家更多了解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新政,更好地发挥综合保税区的功能作用,扩大综合保税区辐射范围,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新政带来的红利,提升我市中心城区的竞争力和带动力,记者到综合保税区进行了深入采访,特刊发综合保税区对接上海自贸区新政策,以飨读者。
潍坊综合保税区于2011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全国第14个综合保税区。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网内监管区5.17平方公里,网外配套区24.83平方公里。潍坊综合保税区滨海分区正在向国务院申报中。
根据国务院要求,综合保税区是政策含金量比较高的国家级平台和区域,对加快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意义重大。潍坊综合保税区具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国际口岸、配套服务六大功能,并具有“承东启西”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于加快潍坊和山东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政策服务、项目聚集和国际化平台作用,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潍坊综合保税区发展很快,势头很好,连续几年在全国保税区中名列前茅。目前,全区有注册企业800多家,服务社会企业1000多家。今年1至8月份,全区进出口额同比增长66%,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0%。力争到2015年进出口额达到30亿美元,2020年突破100亿美元。
潍坊综合保税区发展思路是:以网内监管区为龙头,以自由贸易区为方向,实行网内网外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国际国内一体化和“四大产业”(国际加工、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发展一体化,建成全市对外开放的服务区、外向型经济的聚集区和改革开放的试验区。
目前,潍坊综合保税区正以自贸区的思想、精神、标准和方法指导全区工作,不等不靠,快速跟进,先行先试,全面对接自贸区。
全面复制推广14项海关监管新政策
2014年4月22日,上海海关在自贸区分批推出14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服务制度。8月份,海关总署决定在全国综合保税区推广实施。潍坊综合保税区抢抓机遇,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复制推广,让全市及周边地区企业享受优惠政策。
14项制度可分为两类,一是功能拓展方面,共4项,包括:保税展示交易、境内外维修、期货保税交割和融资租赁制度。二是通关便利化方面,共10项,包括:先进区/后报关、区内自行运输、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简化通关作业随附单证、统一备案清单、内销选择性征税、集中汇总纳税制度、保税物流联网监管和智能化卡口验放管理制度。
一、功能拓展类
1、保税展示交易
制度推出前:仅允许企业在区内(以下“区内、区外”指“潍坊综合保税的区内、区外”)开展保税展示。
制度推出后:允许区内企业在向海关提供足额税款担保(保证金或银行保函)后,在区外指定场所进行保税货物的展示及交易。
制度实施效果:允许企业在物理围网以外场所进行保税展示交易,企业可按照经营需要进行物流配送,已销售货物在规定时限内进行集中申报并完税,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税费成本和终端售价,加快物流运作速度,其保税展示交易货物售价可比国内市场相同商品优惠20%至30%。
2、境内外维修
制度推出前:仅允许区内企业将生产的出口产品返区维修,且维修业务规范不明确。
制度推出后:支持区内企业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无污染的境内外维修业务。区内企业对来自境内、外需进行维修处理的货物进行维修,并复运出区、出境。海关参照保税加工的监管模式,依托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管理。
制度实施效果:拓展区内维修业务范围,促进高技术、高附加值、无污染的境内维修业务发展,推动加工制造向研发及检测、维修等生产链高附加值的前后两端延伸,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3、期货保税交割
制度推出前:只在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内开展铜、铝两项商品的保税期货交割试点。
制度推出后:允许企业在区内将保税监管状态的货物作为期货交割标的物,开展期货实物交割。业务品种扩大到上海期货交易所全部上市的商品品种。
制度实施效果:进一步促进我国期货贸易的发展,促进形成我国大宗商品定价机制。
4、融资租赁
制度推出前:仅在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开展试点。
制度推出后: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承租企业可分期缴纳租金,对融资租赁货物按照海关审查确定的租金分期征收关税和增值税。
制度实施效果:将航运服务与金融服务的资源优势、创新优势、环境优势与潍坊综合保税区的保税功能优势相结合,推动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融资租赁特别功能区与金融创新实践区。
二、通关便利类
5、先进区,后报关
制度推出前:在一线进境货物入区环节,企业先向海关申报进境备案清单,海关办理完通关手续后,企业再凭放行单据将货物运至区内。(“一线”指国境线,“二线”指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外的分界线)。
制度推出后:对于一线进境货物,海关依托信息化系统,允许企业凭进境货物的舱单信息先提货进区;货物运至区内后,企业再在规定时限内向海关进行进境备案清单申报。
制度实施效果:企业进境货物从入境口岸到区内仓库时间从2至3天缩短至半天,企业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
6、区间自行运输
制度推出前:区内企业在将货物转运至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时,采取转关运输方式,并用海关监管车辆运输货物。
制度推出后: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可不再使用海关监管车辆,可使用经海关备案的车辆,按照海关设计的路线,在潍坊综合保税区与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物流中心之间自行运输货物。
制度实施效果:大幅节约企业物流成本和通关时间。根据上海自贸区试点情况测算,每车可缩短运输时间约30分钟,企业每年可节约物流成本约20万元。
7、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
制度推出前:一般生产企业实施单耗管理核销模式。
制度推出后:对实行海关联网监管、并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取消单耗管理核销模式,实行以每日工单数据为基础的核销模式。(工单式核销模式是指海关以料号级管理为基础,在海关监管信息化系统中建立料号级底账,并根据归并规则再建立项号级底账,对经海关注册登记的区内企业实行项号级底账通关、信息化系统料号级底账核销的一种监管模式。)
制度实施效果:将实现海关动态实时准确核算、即时计算核销结果;企业库存差异认定时间从原来的约一两个月减少到一天,节省了企业申报时间;为区内维修和研发等新型的业务类型提供了与之相适应的核销模式。
8、批次进出,集中申报
制度推出前:通关申报环节以逐票申报为主,集中申报为辅且均在二线实施。
制度推出后:改变传统逐票申报方式,改“一票一报”为“多票一报”,允许企业货物分批次进出,可先凭核放单办理货物的实际进出区手续,在规定期限内以备案清单或者报关单集中办理海关报关手续。
Tags: kajyy影院 郑容和快乐大本营 色即是空4 双子神偷2国语高清 pihady影院 加勒比女海盗百度影音 spexial快乐大本营 变形记2012 pama 泷泽萝拉百度影音 兽兽门快播 午夜尸王 龙泽罗拉快播 夏日时光韩国版 999电影 张丽快播 兽兽门 快播 白妖精百度影音